研究人员基于LAMOST等数据全面校正Gaia DR3 BPRP光谱系统误差
2024-10-21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博闻与苑海波教授及合作者借助LAMOST、CALSPEC和NGSL数据,结合恒星颜色回归(SCR)方法,对Gaia DR3 BP/RP(XP)光谱的系统误差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改正,高精度校正了XP光谱逐个波......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博闻与苑海波教授及合作者借助LAMOST、CALSPEC和NGSL数据,结合恒星颜色回归(SCR)方法,对Gaia DR3 BP/RP(XP)光谱的系统误差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改正,高精度校正了XP光谱逐个波......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思琦博士、罗阿理研究员和张伟副研究员等人在LAMOST DR10光谱数据中再次发现了346个强发射线致密星系,扩充了LAMOST之前发现的强发射线致密星系样本,总数达到1830个,成为目前已知最大的强发射线......
近日,由河北师范大学崔文元教授和博士生巨洁、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和薛香香研究员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基于LAMOST DR5光谱数据,证认出5300余颗蓝水平支(BHB)星,构建了能够有效覆盖太阳邻域广泛空间且兼具光谱信息的蓝水平支星大......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吴昊(现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与苑海波教授及合作者,基于LAMOST光谱、Gaia测光及天体测量数据,并结合SDSS和Pan-STARRS提供的图像信息,系统性地搜寻了银河系内的超致密星团,并成功发现了一个候选......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带领的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研究,主要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近日,西华师范大学罗杨平研究员团队和捷克科学院天文研究所Peter Nemeth教授合作,借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负责运行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数据,并结合已有的观测数据,获取了目前最大样本的富氦热亚矮星的碳氮元素丰度的......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建荣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与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美国圣母大学物理系和美国核天体物理中心的合作者,在LAMOST中分辨率光谱中发现了一颗目前人类已知的铕元素含量([Eu/H])最高的恒星,约是太阳中铕元素含......
星际介质(ISM)中元素的耗尽情况对于准确模拟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等不同天体物理环境中的化学演化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表明,随着云密度的增加,几乎所有元素都会发生耗尽。大部分被耗尽的元素可以在气相(分子形式)和尘埃冰壳层中找到。然而,致密......
近期,国家天文台李广伟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与国家天文台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哈斯铁尔·哈尔肯等人利用LAMOST光谱数据,同时结合Gaia、2MASS和WISE测光数据对M型年轻恒星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早型M型恒星(质量大于0.35倍太阳......
在现代天文学中,星际介质的微观结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星际介质中的湍流和微结构对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解答宇宙学相关研究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然而,直接观测这些微观结构一直是一个挑战。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
近日,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博士研究生得力达·别尔得汗在导师加尔肯· 叶生别克研究员指导下,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对银河系普朗克冷核进行氨分子谱线观测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天文学顶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与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张若羿和苑海波副教授,与云南大学陈丙秋副教授合作绘制了一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银河系尘埃性质分布图。该工作利用LAMOST数百万颗恒星,基于精确测量的多波段消光得到了追踪星际尘......
近期,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石维彬副教授等人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合作,利用LAMOST巡天光谱中的K巨星数据,进一步揭示了人马矮星系星流附近的室女座过密区(Virgo Overdensity, VOD)和武仙座-天鹰座星云(Hercu......
北京师范大学叶丽菲博士、毕少兰教授等人基于LAMOST DR7的恒星大气参数和Gaia的天基数据,计算了52321颗FGK矮星的质量和年龄,以及47489个恒星的色球活动指标。并结合LAMOST-Kepler天区的自转周期数据,重新定......
近期,国家天文台张静怡博士和张彦霞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巡天的低分辨光谱数据,结合美国兹威基瞬态研究设施(the 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ZTF)获取的时序测光数据,应用机器学习算法(Self-pace......